防晒霜怎么用?防护指数你真的了解吗?
1.紫外线与防护指数
紫外线按波长可被分为UVA[320-400纳米]UVB[280-320纳米]UVC[100-280纳米]三种类型[1]。由于臭氧层阻碍UVC到达地表,所以日常生活中能够对人体造成影响的是UVA与UVB。这二者对皮肤的伤害包括立刻出现的红热、不知不觉影响你一生的光老化、还有非常严重的皮肤癌。所以一支好的防晒霜,应该在整个UVA与UVB波段都有良好的防护作用。
衡量防晒霜防护能力的指标,较为常用的是SPF[Sun Protect Factor,防晒指数], SPF是使用防晒霜之后与之前较小红斑量[MED]的比值。简单地说,较小红斑量是引起皮肤红斑所需的紫外线剂量。
2.用多了,会怎样
防晒霜用得再多也不能有更高防护能力?不一定。回顾前面提到的用量与SPF和UVA-PF的关系,可以看出,用得越多得到的防护越多。不过FDA认为SPF50以上的产品的防护能力并没有比SPF50的来得高,所以“多涂”也是适可而止为好。
如果下次需要长时间面对烈日,可手里却只有低倍[比如SPF15]的防晒产品,那就拼命地涂吧。虽然太多防晒霜会加重皮肤负担,但......还是晒伤更惨。
3.用量不足,还能给予我们保护吗?
举例来说,如果你有一支SPF50的产品,使用标准用量一半时你将只能得到SPF7;若真的只用到0. 5毫克/平方厘米,它的SPF将下滑到2.5。咬牙掏腰包买了支SPF50的高倍防晒,却被自己用成SPF2.5,这难道不是浪费吗?
而且,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[FDA]于上周出台新声明,其中提到若防晒产品SPF值低于15将不可标注“降低皮肤癌风险,减少早期老化” 。那么SPF2.5能有效吗?你放心吗?
虽然UVA-PF与用量的关系还没有相关人体实验,但我们可以借鉴理论数据。
4.足量,防护才给力
测定SPF值时,样品[防晒霜]的用量是2毫克/平方厘米。这意味着,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要用到这个量才能得到商品所宣称的防护效果。然而绝大多数人的使用量都远低于这个值。根据一项调查,所有被调查对象防晒霜用量的中值只有0.5毫克/平方厘米,每个人用量中值范围则有0-1.2 毫克/平方厘米之大。即使某人面部可能使用得足够甚至多达5.2毫克/平方厘米,但后颈、锁骨上这些部位也往往被忽略。总体说来,几乎所有人都没有使用足量。